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3/3/20230318115e37ad27eb4213a294de6364d01475.jpg
去年,五菱宏光MINIEV销量达到55.4万辆,登上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今年,智己LS7刚开启交付,累计订单量已经突破15000辆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3-03/19/013821.html

等待处理…

竞速智能网联新赛道

“小巨人”如何突出“巨头”重围

本报记者 阮希琼
2023/3/19

去年,五菱宏光MINIEV销量达到55.4万辆,登上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今年,智己LS7刚开启交付,累计订单量已经突破15000辆。这两款车,前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代步车”,后者是上汽竞速新赛道的又一力作。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背后隐藏着一家科创“小巨人”——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五菱宏光MINIEV搭载的ABS/ESC(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智己LS7搭载的高阶智驾域控制器和5G智能车载单元均出自这家科创企业之手。“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技术,正是因为有了‘敢为天下先’的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以及众多国内汽车企业对联创产品的支持和信赖,才让我们的技术落地开花。”谈起联创取得的自主研发成果,公司总经理邱国华颇为自豪。

10多年前,这些智能汽车的关键控制器产品被博世、大陆、电装等国际巨头垄断。主机厂更是苦“巨头”久矣:所有的电控系统就是一个“黑盒子”,主机厂若要做改动,不但要支付天价开发费用,开发周期还十分漫长。

突破“卡脖子”技术,联创逐一填补了智能转向、智能制动、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汽车控制器技术空白,并突出重围,实现规模化的市场应用。同时,公司聚焦智能底盘及智驾网联两大领域,完成了核心控制器产品的全面布局。

一层一层,穿透产业链的“黑盒子”

汽车控制器的脖子“卡”在了哪儿?联创智能制动系统事业部执行总监隋巧梅向记者分享了公司制动控制器产品刚起步时所面临的困境,“打开‘黑盒子’,产品设计只是第一关,紧接着是供应链开发和自动化装配工艺开发。”

2018年,上汽通用五菱找到了联创,希望能为他们的五菱宏光MINIEV配套ABS/ESC,这给了联创自主制动控制产品技术发展一个绝佳的机遇。

“当时,甚至没人愿意给我们开发零部件。因为我们刚起步,规模无法和国际巨头比,供应商对我们爱答不理的。我们只能到处跑,向别人展示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发展前景,最早控制器中一百多个零部件,就是这样一家家‘啃’下来的。”隋巧梅坦言。

而当他们打开“黑盒子”,发现里面还有“黑盒子”——电磁阀。“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国际巨头的电磁阀设计都在国外,很多都是直接进口,当时国内几乎找不到供应商。”隋巧梅介绍说。

为了不被关键技术“卡脖子”,联创除了自己理解电磁阀的原理和构造,设计出符合自己产品标准的电磁阀,同时培养出了相关的国产供应商。“比如,国内一家名为奕隆科技的公司,他们最早90%的销售订单来自联创,和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培养出电磁阀和HCU(液压控制单元)总成的设计及产业化能力。现在,这家公司也有了越来越多其他企业的订单。”隋巧梅说。在产业链上,芯片的发展亦是如此。“现在,我们尽可能地推动使用国产芯片。”就这样,他们一层一层突破,在自己完成“从0到1”的同时,带动了产业链上一批供应商的发展。

快速响应,用优质服务打开市场

打开“黑盒子”,联创每个产品“从0到1”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接下去,联创将要直面残酷的市场竞争。

“由于规模效应,国际巨头在成本上拥有很大的优势。”隋巧梅坦言,“我们要靠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开放的合作打开市场。比如,我们会专门派工程师与客户进行联合开发和定制化开发。”

这一观点得到了联创智能转向系统事业部执行总监罗毅的认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汽集团承接了一项新能源汽车任务,却面临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卡脖子”问题。联创借此契机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件量产的无刷EPS控制器。“我们刚研发出来,对标的国际巨头就降价了。”罗毅坦言。

与此同时,随着联创蹚出一条路,后续又有不少国内友商跟进,与其形成竞争关系,从1到100,显得异常艰难。

“我们的做法就是,和国际巨头拼服务,和国内友商拼技术成熟度。”罗毅回忆起当年为了抢订单,和团队在客户的测试现场磨了好几个月的经历。“我们和国内的一家友商同台竞技。由于我们对产品和客户需求的了解更透彻,响应速度更快,即使我们的产品比友商贵,最终,客户还是选择了我们。”

打开市场的联创得到了快速成长。数据显示,联创EBS(电子制动系统)、ABS、ESC产品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件,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150%。而EPS产品创造了年销量近100万件、累计销量超过500万件的畅销纪录,成为该领域自主产品的销量冠军。

紧抓机遇,新赛道上开拓新版图

智能底盘及智驾网联的新赛道,是联创弯道超车、从“小”到“大”发展的新契机。

在智能底盘领域,联创自主研发的IEB(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将于年内投入量产。该产品可以通过搭配冗余制动单元满足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需求。此外,由联创自主研发的冗余转向系统iEPS成功配套享道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在智能驾驶领域,联创旗下创时智驾突破了传统国际巨头对智驾系统的全栈式垄断。创时智驾总经理孙华向记者介绍说,通过打破全栈垄断,创时智驾实现了智驾系统软硬件解耦,为主机厂提供了一个自主研发的计算平台,为芯片厂商、算法提供商、传感器供应商等建立一个生态合作平台。

“前瞻性产品的研发不能仅仅以项目为导向,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时智驾域控产品经理杨曾说,“我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路线坚持‘两条腿走路’,除了高端的英伟达芯片路线之外,我们还计划通过生态合作伙伴的引入,找到一条更高性价比的路径,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据介绍,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地平线等国产芯片供应商。

随着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智能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已开始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联创表示,目前公司正基于已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布局开发下一代智能底盘域控制器和智驾域控制器,秉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以扎实的自主研发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量产应用经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赋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乘势而上,向新而行,这个“小巨人”底气十足。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