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9/1/20190106cf538af786e94f21bf38d229a1dcb797.jpg
“今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主要围绕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一方面继续推进创新业务,助力智能制造战略落地;另一方面,发挥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9-01/06/006097.html

等待处理…

走出“舒适区”,突破“高寒区”

——访上汽通用机器人主任工程师蔡炯

本报记者 孙桐桐
2019/1/6

“今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主要围绕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一方面继续推进创新业务,助力智能制造战略落地;另一方面,发挥好工作室在引导和传承上的作用,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被评为2018年“上海工匠”的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机器人主任工程师蔡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破自主编程能力

1998年,蔡炯进入上汽通用,成为一名涂装车间的设备维修工。当时的上汽通用正处于起步阶段,而蔡炯也只是一个刚入行的设备维修“菜鸟”,对他来说,这些写满外文的进口制造设备资料如同“天书”一般难懂。

可是蔡炯不服气,偏要破译这些“天书”。当时的他不是在车间现场,就是在资料室里研究图纸,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如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师。

可他并没有止步。2008年,上汽通用花了25万欧元请了一名由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外方工程师为喷漆机器人编程。当时,上汽通用没有自主编程能力,全部外包给设备制造商,价格昂贵。蔡炯不服气,硬要突破技术的“高寒区”。

面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机器人编程,蔡炯又一头钻进了图书馆,沉下心来自学,最终掌握了涂装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的能力。

2011年,上汽通用成立了机器人创新工作室,蔡炯和团队成员在项目中一起打磨、成长。截至2018年,工作室为公司累计节约资金突破1.2亿元。在国内汽车行业,上汽通用的自主编程技术保持大幅领先。

再次走出“舒适区”

“对他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从头再来的勇气。”蔡炯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从普通的设备维修工到高级技师,再到机器人编程专家,20年来,蔡炯不断走出“舒适区”,从头再来。

新年伊始,蔡炯已重新出发。在公司制造运营中心主导下,他成为机器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专家之一。对蔡炯来说,责任变得更大了,他要和其他专家一起带领这支70多人的研发团队一起前进。

不仅如此,除了他熟识的机器人编程外,蔡炯还将带领着团队成员在智能应用、智能诊断、智能物流等创新业务上进行突破,助力上汽通用“智能制造2025”战略的落地实施。这对他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要学习的太多了。在传承父辈们的精神和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创新。环境逼着我们走出‘舒适区’。”蔡炯告诉记者。

智能制造的落地,离不开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创新业务,更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蔡炯不仅自己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带领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为工程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拓展专业知识,从而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上汽通用智能制造战略提供更充沛的动力。

上篇: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出彩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