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7/8/20170812deca3d2d7b124ecca0e894db2b43e98d.jpg
Q: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小糸”)创新的动力之源是什么?郭肇基:常言道:“国虽强,忘战必危。”对于已经进入“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7-08/13/003606.html

等待处理…

危机感是创新的动力源

上海小糸总经理郭肇基谈汽车传统零部件企业的转型思路

作者 沈浩
2017/8/12

Q: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小糸”)创新的动力之源是什么?

郭肇基:常言道:“国虽强,忘战必危。”对于已经进入“红海”的产业来说,其中的每一个企业更是如此。

传统汽车产业已经步入“红海”,与此同时,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正逐步渗透到传统汽车领域。未来,传统汽车产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已成为公认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思想和动作领先一步,企业就会在市场上取得较大的主动优势。

对上海小糸而言,创新的动力之源正是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担心与忧虑,而这种担忧更多地源自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我们预判,随着人工智能推动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发射和接收不可见光的传感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车灯行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坚信,只有“夕阳”的产业,没有“夕阳”的企业。我们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所以有信心进行创新。在进行自主创新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已积淀了足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因此,我们更是迫切希望能够精准把握未来的趋势,找准创新的突破点。

Q:上海小糸的创新思路是什么样的?

郭肇基:我们认为车灯行业会朝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向智能显示、高端奢华、成本高昂的方向发展;另外则是作为出行服务终端上的一个零部件,以技术法规要求为底线,下行向极简化、标准化和极低成本化方向发展。我们选择让上海小糸上行发展,鼓励广大干部员工拼搏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积累人才、技术和资源,做好“强基工程”。

我们还要为企业的“攀登工程”做好准备,使企业成为一家科技型公司,迎接无人驾驶车辆的普及。我们必须通过创造技术、新概念、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潜在和更广泛的需求,打造公司“创造+制造”的产业格局。彼时,对于上海小糸而言,创新技术就是公司的核心能力。

Q:现在,上海小糸已经为成为科技型公司做了哪些准备?

郭肇基:市场方面,“市场要发展”和“销售要增长”依然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我们在与主机厂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设计密切结合的战略模式,即安排技术研发团队在新项目开发前期参与共同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处处为用户着想,不断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黏性,确保公司稳定发展。

技术方面,围绕上汽集团提出的“新四化”要求,上海小糸正在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储备相对应的创新技术,同时加速成果落地。例如,激光大灯和OLED技术研发已日趋成熟,要加快市场化推进,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亮丽、奢华的外表;智能照明和感知系统顺应未来的“智能化”趋势。而针对“共享化”的未来,上海小糸已在努力探索研发思路。

与此同时,上海小糸还要求各方面资源在更大的格局下形成“合纵连横”,向公司内涵的改变持续倾斜。其中,研发费用占比将从2016年的4.36%逐年攀升至2020年的5.3%。企业文化也由之前的改善文化逐渐过渡到了现在的创新文化,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上海小糸时刻以高度的危机感如履薄冰地规划着发展方向,并不断做好“强基工程”,随时准备迎接“攀登工程”。当前最期待的是精准找到合适的项目,上海小糸将在技术创新中继续探索。

Q:创新离不开人才,上海小糸在人才的激励机制方面有何思考?

郭肇基:上海小糸在人才激励方面的思考和努力包括明确人才的发展前景,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明确公司的发展前景,让员工对公司充满信心;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动态薪酬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上海小糸陆续培养和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沉淀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团队。此外,上海小糸还累计认证了5名黑带、8名蓝带、31名绿带,共计44名精益专家。在人才队伍的带领下,企业的创新成果相继落地,产品不断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为未来的转型升级目标积累了重要资源。

创新名片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桑塔纳轿车独家配套车灯,到1999年桑塔纳LED高位制动灯批量生产,又到2009年奥迪Q5前灯双色配光镜模具的批量应用,再到2013年君越E16 LED前雾灯及2016年自适应远光全LED智能MATRIX大灯的批量生产配套,上海小糸在国内开创了多项业内第一。同时,公司在前视摄像头视觉模块领域还始终引领着重大技术工艺和产品创新,并成功研发出如荣威e950上所搭载的像素化照明、光型可独立控制的全LED自适应大灯。

截至2016年12月,上海小糸拥有软件著作权25项,授权专利836项。公司销售额连续20多年在中国汽车灯具行业稳居第一,遥遥领先其他企业。2016年,公司销售规模更是达到全球车灯行业第7名。

在今年的上汽技术周展示活动中,上海小糸带来的领先的ADB、OLED和激光技术让汽车大灯变得智能化、人性化,车灯的亮度变得越来越高,照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功能也更加强大。除了传统的信号传递和照明作用外,一些车灯还迎合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电池电量等信息通过独有的方式显示出来。此外,车灯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酷炫,灵动、变幻的灯光点缀使得车辆满满都是科技感。

这些都是上海小糸已经落地的技术创新成果,还有更多的创新技术正在孵化当中,上海小糸的创新之路也远不止于此。

记者看到,在上海小糸的员工食堂里另设有一间自助餐厅,里面整齐摆放着许多木制餐桌,而且菜品丰富,服务周到,显然就是一个“VIP包间”。但这儿的“VIP”不是为公司高管而设,而是为了服务几十名核心的高级技术人员。即使是公司老总,非公务接待也不能来此用餐。

由此,上海小糸对于技术创新的崇尚可见一斑。目前,公司现有管理研发人员比例超过了73%,技术人员比例超过42%,研发费用占比达到4.5%,并且还在逐年攀升。

之所以花如此大的力度在人才和技术创新上,就是因为“我们要创新转型升级,我们要脱胎换骨谋发展”。上海小糸总经理郭肇基反复强调道。

记者手记

荣誉只属于过去

走进上海小糸的会议室,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整面墙的奖牌、奖杯。千姿百态的奖杯造型,众多知名整车企业的品牌logo,各种各样的表彰称号,都聚焦着“SK”这个上海市著名商标,体现了上海小糸多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与良好口碑。

然而,上海小糸总经理郭肇基却意在将此篇翻过。“我会让工作人员把这些奖牌、奖杯全部撤掉,这些只代表过去的东西要全部忘掉,取而代之的是摆上一些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为上海小糸的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一些灵感。”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反问自己,如果不创新,如果不转型升级,上海小糸还能撑多久?”郭肇基解释说,“虽然上海小糸的发展现状还算过得去,但是放眼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很快就会颠覆传统汽车产业,无人驾驶的趋势已是在所难免。到时,车灯市场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你们能体会我急着要撤掉这些奖杯、奖牌时的心情了吧?”一句反问,透露出郭肇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感。

作为一家获得过“价值品牌金奖”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原本对于上海小糸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逐渐降低了其市场利润率,使得“广种薄收”的创新方式不被允许。精准地找到创新的突破点,精准地投入创新项目才是上海小糸考虑最多的。

当然,面临这些问题的不只上海小糸一家,更不只是车灯这个行业。在这场汽车产业变革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或许值得每一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反思。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