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7/7/m2017070864e4476734ff4d0baa378a109749beb3.jpg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大赞《三体》,Oculus(欧酷来)的创始人帕尔默则用《神经漫游者》这本书的书名来命名会议室。在国内互联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7-07/09/003473.html

等待处理…

《天年》:时空之上,时代之下

2017/7/8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大赞《三体》,Oculus(欧酷来)的创始人帕尔默则用《神经漫游者》这本书的书名来命名会议室。

在国内互联网圈,雷军是资深的科幻小说迷,马化腾、李彦宏也在不同场合推荐过各类科幻小说。

其实,一些决定人类文明发展航向的科技,早已埋藏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前的科幻巨著中。

当我们在科幻世界里找到开启新世界的秘钥时,未来就在眼前。

自1986年中国科幻文学第一个奖项——银河奖设立以来,其一直保持着在国内科幻文学领域最高的地位。第27届银河奖把“最佳长篇小说”颁给了《天年》。它的作者何夕与刘慈欣、王晋康共同被称为中国科幻界的“三驾马车”。

《天年》是何夕的首部科幻长篇小说,包含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种种看法、对生命存在的探索与思考。

何夕原名何宏伟,自1999年复出后改署“何夕”之名,取“今夕何夕”之意。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顺带抒发自己面对时间这个永恒命题时的迷惑”。他曾15次斩获中国科幻小说界最高荣誉“银河奖”,比《三体》作者刘慈欣还多了2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接触到的世界与科幻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就曾出现在科幻文学中,这推动了更多人来关注科幻作品。随着刘慈欣、郝景芳等中国作家获得“雨果奖”这个级别的世界大奖,也让中国科幻文学界备受瞩目,并有了更多底气去讨论未来生活的图景。

有人说,《天年》与《三体》《北京折叠》一样,是当今中国科幻界不容错过的作品。在2016年中国科幻小说界的最高荣誉奖项“银河奖”的光环之下,“中国科幻言情第一人”何夕的这部长篇小说《天年》让人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天年》主要讲述的是一场危机被发现的过程。开篇以“全球气候大会”为背景,采用大量史料的叙述手段让人有种“真实”的错觉。全书围绕作者提出的“天年”这个概念展开——与“年”相比,“天年”在时间尺度上要大几亿倍,在空间尺度上则大几十亿倍。“天年”对于物种整体,比“年”对于生命个体更冷酷,大部分物种很难挨过一个“天年”。

当地球迎来它的“天年”,人类将如何抉择?在发现与应对“天年”的过程中,作者让小说中的人物重新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演绎出一场悲壮的人类自救大戏。

近几年,在国内新生代的科幻小说中,末日题材其实已经泛滥。以长篇小说为例,就有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何夕的这本《天年》作为其长篇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可以说在选材上并无太多新意。

不过,这本小说读起来会有种看了一本百科全书之感。作者依靠一些很“硬”的知识素材把“天年”的构思演绎得令人信服,有时无法分辨作品中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此外,在读《天年》时,“超流体纤维”等一些名词不时出现,虽然读起来略显枯燥,以至于不少读过这本书的人说“会大段跳着读”,但何夕对前沿物理学和天文学概念所作的那些详细又通俗的描述,不失为一次全民科普的过程。

科幻作家韩松在评价《天年》时说:“作品让我惊讶的是知识量的巨大,生物学、环境科学、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大脑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宗教学……每个领域,作者都并非浅尝辄止,而是贯注了自己独有的思考。这样的情形,很像小松左京写《日本沉没》时下的功夫。”

虽然读《天年》时会不得不感叹何夕广博的知识面,但并非书中所有的观点都代表着“准确”。比如,书中写道:围棋的内涵同人类的思维模式非常贴切,计算机想要战胜人类,就必须先学会按照人类的模式进行思考,而这显然是一个极难逾越的障碍。从今天的角度看,李世石、柯洁都在与Alpha GO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可见,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是极强的,至少在围棋上的学习能力并非难以逾越。这就与何夕的看法大相径庭。

即便如此,《天年》仍是一本有可看性的科幻读物。作为一个恢弘创意的开端和其个人首次长篇小说的探索,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我依然对后续作品抱有期待。正如刘慈欣说的,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已与10年前不同,它们不再是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与我们的土豆牛肉。这种“差别”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中国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天年》节选

黄昏不可遏止地来临了。光球变得火一样通红,将蒸腾的水汽也染成了金色。喧嚣的大地慢慢沉寂,那些曾经鲜艳的野花悄悄关闭了自身的美丽。从清晨开始的这场包罗万象的戏剧正在庄严落幕,但是不必感伤,因为再过十个小时,白昼的大幕又将开启,光球又将重临万方……

但是,一个错误出现了,又一个,接着又一个。像沾染了灰尘的雪片般,蜉蝣的尸体越来越密集地坠落,挂在树枝间,落在草尖上,更多的是漂荡在水面,然后葬身鱼腹。还没等到光球完全沉没到地平线之下,那曾经几乎弥漫了整片天空的小小生灵已覆灭殆尽。

蜉蝣死了。它们那小如灰尘的大脑至死都不知道大地其实有昼夜交替。当然,它们更不可能想象到若干次昼夜交替之后的季节轮回。在这个短暂的夏日,它们方生方死。蜉蝣的尸体堆积着,组成无数个刺目而讨嫌的警示标志,令原本似乎没有尽头的恒常世界显露出虚弱与不安。

“我们是蜉蝣。”孤独的行者如是说,声音低回。

但我们怎么会是蜉蝣呢?蜉蝣成虫的生命同一个人相比短暂得如同一瞬。生物学上,人类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而蜉蝣却属于相隔遥远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蜉蝣目,两者之间何止天壤之别。

但是,人类和蜉蝣真的不一样吗……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行者渐行渐远,声音和背影一同隐没在了暗夜之中。

像是有道闪电从天划过,拂掉了蒙在心灵上的最后一层灰霾。杜原的身躯剧烈地颤抖了一下,双眼猛然睁开。冷淮似有所料地注视着这一幕,一言不发。

“我的天啊,原来如此。”杜原喃喃说道,“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放到宇宙中更普遍的尺度上,就会看到另外的‘年’,那就是天年!在它面前,人类……是蜉蝣。”

互联网大佬的科幻小说书单

今天,一些看起来很潮的“黑科技”,比如“无人驾驶”、“视频通话”,早在1964年就被《银河帝国》系列作者阿西莫夫预言过;而VR虚拟现实的整个理论基础都是由威廉·吉普森的《神经漫游者》奠定的;类似微信的通讯工具早在100年前就出现在科幻小说《上帝般的男人》中。科幻小说中往往藏着一把开启未来世界的钥匙。

《银河帝国》

[美]阿西莫夫

PayPal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启蒙读物。作者阿西莫夫被誉为“神一样的人”。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是当代机器人研究的基本法则。他预言了生物科技、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图书馆,以及人类将进行太空殖民。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