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7/7/2017070167d17599e6214b109ef9e5bcab28c60b.jpg
6月28日,《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其中,博世集团、采埃孚、麦格纳国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7-07/02/003438.html

等待处理…

2017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发布

中国企业揽4席创历年最好成绩

本报记者 李妍如综合整理
2017/7/1

6月28日,《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其中,博世集团、采埃孚、麦格纳国际位居榜单前三甲。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今年共计入围4家企业,成绩最好的是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其排名第14位,创下历年最好成绩。

博世蝉联冠军

第一梯队稳中求进

在今年的榜单中,博世集团连续第7个年头蝉联冠军,其配套收入高达465亿美元。博世汽车零部件配套业务横跨柴油与汽油动力系统,电子电气、车载多媒体及电池技术等,其核心业务稳定、各板块发展潜力大,实力冠绝群雄。近日,博世斥资10亿欧元在德国建立无人驾驶车芯片工厂,这是其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投资,用于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自动驾驶汽车部件的大量需求。

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最大的新闻是德国采埃孚斥资近130亿美元收购美国天合,这次收购直接影响其后两年的榜单排名。2017年,采埃孚一举拿下榜眼位置,配套收入达到384.65亿美元。随着汽车行业对安全系统重视程度提升,同时在被动与主动安全方面发力的采埃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麦格纳国际蝉联榜单第3位,其配套营收实现百分比两位数增长,收入达到364.45亿美元。2016年,麦格纳在华销售额增加了39%,预计2019年销售额会达到60亿美元。据悉,这些新增收入主要来自其座椅、车身和底盘,以及新收购的变速器业务的增加,这也使得麦格纳在变速器等传动技术方面也已成为主流供应商。

榜单跌宕起伏

诺贝丽斯排名升幅最大

按照涨跌平分析,本次百强榜排名上升的企业有49家;下跌的公司有30家。排名下滑较为严重的是固特异和陶氏化学,由于资产变动后扣除了部分合资业务收入,固特异下滑了27位之多。新上榜企业有14家,涵盖部分中国企业;持平的企业则有7家。

榜单当中,排名上升较为明显的是诺贝丽斯,其排名上升14位至第76位。由于近几年国内市场受惠于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化发展趋势,铝制车身部件需求增长旺盛。诺贝丽斯此前已为国产捷豹XFL、凯迪拉克CT6供应铝材,并于近期与蔚来汽车签订协议,提供蔚来在未来5年内投放市场的电动汽车所需的轻量化铝材。

日系、德系、美系的整车力量强大,其在零部件供应商的实力上也得到了印证。按照各大零部件供应商总部所在地,上榜企业以日系最多,总共28家。其次,美国企业上榜22家,德国有16家。随着中国、韩国、加拿大供应商的崛起,这三大系别的席位数量都有所减少。虽然日系席位数量最多,但在平均排名上,德系要胜过一筹。

中企入围4席

创历年来最好成绩

排名第14位的延锋公司拿下中国公司迄今为止最好的座次,其2016年配套收入高达129.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列在第71位的中信戴卡比2016年提升6个名次,它也是最早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之一。德昌电机和敏实集团分列第81位和第93位。德昌电机曾在2013年进入百强名单。发家于宁波的敏实集团是真正全新的中国面孔,其主要业务是提供车身结构件、饰条及汽车装饰件。

再观榜单,位列第43名的日本高田日前破产,并被百利得公司收购,后者之前被宁波均胜电子兼并;排名第53位的耐世特在2011年已被中航工业汽车联合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收购;英纳法凭借2016年31.37亿美元的收入跻身榜单第66位,其在2013年已被北汽旗下的海纳川全资收购;还有潍柴动力、万向集团、福耀玻璃和玉柴等一批配套业务出色的中国企业并未入选。不管是“外援”还是本土企业,这些被忽视的力量也将助力未来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全局发展。

汽车产业新变革

为零部件发展创造机遇

尽管从2016年的2个席位上升到今年的4个席位,但中国汽车的零部件核心竞争能力仍然薄弱。可以看到,大部分上榜的中国企业是以内饰和电子为主营业务,这些潜力业务对汽车固然重要,但尚不能取代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地位。类似爱信精机这种直接以“三大件”之一为强项的零部件巨头在中国尚未出现,这也反映出我国在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依然处于劣势。

目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带动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星,给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在国际上弯道超车带来机遇。而避免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走上燃油车技术空心化的老路,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次机遇,也是一道难题。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企业既要做好传统,也要布局未来。即使把新能源汽车的“三电”问题全都解决了,如果传统技术没有突破,最终的产品也没有竞争力。企业还需要考虑充电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匹配和支持。”

上篇:银亿收购邦奇布局汽车安全业务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