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16/10/m20161029c2b9954f806a420c828b52b28723a399.jpg
10月18日,一则令汽车圈震动的消息不胫而走:苹果公司将放弃造车计划,转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软件。多家海外媒体报道称,由于发展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6-10/30/002179.html

等待处理…

苹果也挥白旗,他人能否走到终点?

苹果造车计划搁浅,转战无人驾驶汽车软件

2016/10/29

10月18日,一则令汽车圈震动的消息不胫而走:苹果公司将放弃造车计划,转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软件。

多家海外媒体报道称,由于发展战略分歧、领导层变动和供应链等问题,苹果公司将彻底放弃造车计划。实际上,从今年8月开始,该项目员工已开始被裁员或转移到其他部门。

苹果泰坦(Project Titan)造车项目始于2014年,刚开始的时候苹果对汽车行业可谓是满腔热情。当时,iPhone的制造商开始大举招兵买马,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初推出自己设计的汽车,并彻底改变汽车行业,就像iPhone在2007年颠覆手机行业一样。而善于“帮闲”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及时“估计”,到2030年,该项目价值可达6.7万亿美元。

想当初,苹果要“造车”的消息刚刚传出时,那真的是群情激昂、掌声雷动。各种耸人听闻的报道铺天盖地,比如“苹果电动车将成为汽车产业梦魇”、“续航里程500km的苹果汽车将于2020年发布”、“关于苹果汽车,你必须知道的12件事”、“关于苹果汽车,只需要知道这9点就够了”……即使是这次苹果即将放弃汽车开发,仍有文章说,“这辈子能不能开上苹果牌汽车?明年就知道啦。”

苹果拥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年度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来自奔驰、福特、特斯拉等知名企业的高管,上千人的研发团队,数以亿计“果粉”的殷殷之期……苹果真的要撤了?

不会吧!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有PPT造车、发布会造车、合伙人造车,最近还有人发明“刷脸”造车,林林总总,各式各样,“造车”正酣,方兴未艾啊!怎么着,大洋那边的“水果”汽车说挂就挂了!

苹果毕竟是一家谙熟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对此次从汽车领域“抽身上岸”的三点理由,人们也总结得非常到位。

首先,让我们看它的“发展战略分歧”。汽车产业是一个几乎包罗万象的集合体,初来乍到的新手难免会像个丈二和尚,无从下手。苹果之前的产品都是具体、直观,都是置于消费者手掌之间的,同时也具有简单化、微型化的特点。但是,面对汽车这样一个由几万个零件组成,体积和重量也是其原有IT类产品数百倍、复杂的、移动的庞然大物,并且无时不在地与道路、与车位、与其他车辆或行人产生关联,“究竟从哪里切入”令苹果高层在其战略选择上存在“分歧”也是正常的。

其次,是“领导层变动”频繁。苹果高层所聘请的都是来自不同顶级企业的“高人”,过往都具有傲人的业绩和非凡的声望。因此,每个人自然有其非同凡响的高见,并难以容人,由此成为最难合作的一个个个体。一旦事不如意,尤其是在“发展战略分歧”的情况下,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也是自然的。

最后,是“供应链的问题”。据报道,过去两年中,苹果遭遇到“难以解决的复杂的汽车供应链问题”。尽管在智能手机上,苹果有着广泛影响力,常常独家获得供应商的某些零部件。但是,在汽车产业,生产汽车零部件要投入巨资,供应商不愿给开始时小批量出货的公司,如苹果提供产品。而这恰恰是汽车产业特性所决定的,在原有行业惯于颐指气使、唯我独尊的苹果很难适应这一急剧变化,负气而走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中国有句老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果说,苹果此次真的是理智战胜冲动,知难而退,放弃汽车,那它真的还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那么,正如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我们才发现谁在裸泳!如今,“造车热”的潮水尚未退去,IT巨人苹果尚且畏难知返、悄然上岸,那些“裸泳者”们是不是已然现形沙滩呢?

(转载自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宇星)

上篇:吉利将布局欧美市场
下篇:塔塔突然换将转型败阵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