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售后业务的掌舵人,顾钧已在后市场领域探索逾20年。此外,顾钧还担任美国汽车供应商协会(AASA)中国分会(CAF)副主席一职,置身于行业角度,积极推动着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
舍弗勒汽车售后不仅向客户提供OE品质的产品,还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将产品和修理知识传递给客户,同时还会在物流、管理、库存计划等经营层面给客户带去支持和帮助,这就是舍弗勒售后的系统解决方案。
10月24日,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售后事业部总监顾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售后市场上的零部件企业来说,真正的黄金时期还没有到来。为此,我们还将以练“内功”为主。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售后市场?
顾钧:从宏观层面上看,业界对汽车售后市场,尤其是独立售后的预期过高。一些机构未经深入的市场调查,仅用一些理论做预测,如单凭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不断增多的汽车保有量就做出推算与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些调研数据。过去5年内,中国在用乘用车的平均行驶里程大幅降低,由年均1.9万公里下降到目前的1.5万公里,有些地区年均行驶里程甚至不到1万公里。因此,仅凭汽车保有量为依据会对汽车售后市场造成过度预测。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大部分人都还是第一次购车,很多车主近10年来一直在4S店获取售后服务,因此当前中国市场的OES(原装配件供应商)份额远远超过独立售后市场。而在国外,只有约30%的份额是OES服务,其余则属于独立售后市场。此外,中国目前有30多万家修理厂,为其服务的配件经销商也有30多万家,两者数量相当。而在成熟市场,这两者的比例大致是10∶1。
我们再来分析中国车辆的区域分布情况。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前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三、四线城市,甚至向五线城市渗透,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随着交通、环境等压力的增大,很多一、二线城市开始限购限号,越来越多的城市还会继续跟进。因此,独立售后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将呈现萎缩态势。当然,对于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外围地区来说,其售后市场整体是增长的,但增速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而是缓慢地增长。
从汽车售后的零部件供应方面来看,已经形成了过度竞争的局面,这体现在包括国际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之间、国内品牌与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中国是全球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以前以出口为主,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外的独立售后市场。随着国外汽车售后市场增幅放慢,很多以出口为主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转回国内市场,加入独立售后市场的竞争中,这更加剧了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竞争。
再看国内的商业环境,不乏假货、走私以及不规范经营等现象,这就带来很多不公平的竞争。如果大家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优秀的、有实力的公司自然会胜出。但是在不规范、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大家都在为生存而奋斗,更不要说提高自身发展了。
汽车售后市场的无序竞争状态阻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售后市场的“大蛋糕”诱惑之下,各路资本蠢蠢欲动,但又因为企业或市场不够规范,使资本无从下手。如果整个市场仅靠自身小打小闹,而不依靠外来资本帮助,则很难形成规模。
所以,整个汽车售后市场有待革新、有待进化。
记者:零部件供应商在独立售后市场面临哪些挑战?
顾钧:对零部件供应商来说,车主是客户,客户的汽车出现故障了,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把需要更换的零部件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因此,速度是第一位的;第二,要有准确的产品匹配信息;第三,要为车主提供优良的维修服务和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说,商品交易遵循“三流”原则,即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由产品到终端消费者,所有的行为和活动都围绕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展开。以汽车售后市场的产品流通来看,无论渠道如何改变,有两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帮助终端消费者解决服务需求的维修厂。那么,如何提高从产品供应商到服务商之间的效率,也就是如何提高前面提及的“三流”的效率?这也是舍弗勒汽车售后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记者:您怎么看待汽车零部件电商模式?
顾钧:我很期待零部件电商的成功模式出现。
在汽车售后市场上,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定位。作为售后市场产品供应商,舍弗勒的目标是把产品做得更好,以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市场中各个层面的角色不同,竞争对手也不同。产品竞争,是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而电商是与传统经销商竞争。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模式的经销商,他们的角色都是渠道商,他们并不生产具体的零部件,不可能从源头上改变独立售后市场业务的根本。
作为供应商,舍弗勒不是跟经销商竞争。渠道分销的效率越高,覆盖面越广,产品的市场份额就越大。因此,舍弗勒欢迎各种模式的电商。
当前,电商的业务模式有各种各样的创意,但有些模式过于理想化,缺乏规模效应和可行性,这是症结所在。
至于谁是最终赢家?我相信未来的汽车售后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
记者:今年9月,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其核心是倡导维修企业加快转型、提升维修质量。要提高维修质量,需要高品质的零部件和现代化的维修工具,还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对此,舍弗勒售后能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对未来有何发展规划与目标?
顾钧:作为舍弗勒集团汽车事业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舍弗勒集团汽车售后事业部通过其11500个分销伙伴和30多个销售和代表处为全球市场提供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和拖拉机领域的传动系统、发动机以及底盘系统零部件,并同时为客户提供多种营销及服务的解决方案。
在舍弗勒汽车售后为客户提供的售后服务价值体系中,涵盖了七大核心价值:产品、系统解决方案、专业的技术和工具、定价、物流服务、客户服务和客户关系维护。其中,“产品”是这一价值体系的中心。舍弗勒集团汽车售后事业部负责开发和管理集团的四大品牌在汽车售后市场的运作,其中包括三大制造品牌:LuK、INA和FAG,以及一大贸易品牌Ruville。
除了上述四大品牌的产品外,舍弗勒汽车售后还向独立汽车售后市场提供便于产品安装的专业工具,如LuK离合器对中工具等。
值得一提的是,舍弗勒汽车售后在今年9月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上首次展示了改版后的RepXpert在线网站平台(www.repxpert.com)。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客户可以在线查询配件目录,这一目录涵盖了几乎所有欧洲车辆的技术信息、安装示范信息、配件知识、培训和在线服务,完全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有超过150万名用户在使用这一服务网络。舍弗勒中国汽车售后市场也已经将这一在线网络服务平台提上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议程,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客户将受益。
舍弗勒汽车售后每年都持续地在售后市场做培训工作。我们的技术人员通过对经销商进行技术培训,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有些经销商甚至会把培训内容编制成他们自己的培训内容,再提供给维修厂客户。有时候,我们也会与经销商联合起来直接培训他们的客户,也就是维修企业。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售后供应商角色的使命,帮助客户成长,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推动整个汽车售后市场良性发展。
今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也在积极地拓展更多的渠道。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还将以练“内功”为主。我认为,对中国售后市场上的零部件企业来说,真正的黄金时期还没有到来。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乘用车车龄在6年左右才进入维修周期(不包括日常保养件),而中国市场上的乘用车平均车龄只有4年多。所以,目前舍弗勒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这也是我们要苦练内功的原因。(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