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年大学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这一矛盾,总是成为热点话题。日前,2013同济大学-上海大众汽车“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召开,为这个“两难”命题提供了一种解法。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上海大众的校企合作最早开始于2007年,双方统一设立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则于2012年开始。成立基地和中心,是为了设置更多的合作项目,帮助大学生“有的放矢”学习,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今年又有22位上海大众工程师被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师。以同济和大众的“预备工程师”项目为例,这是一个针对大学生毕业前的培训项目,上海大众一共投入100万元,分三期进行。上海大众汽车培训部经理宋伟良告诉记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预备工程师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这是探索汽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的一种尝试。”
上海大众和同济大学为预备工程师项目制定了一套专门流程,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综合学习成绩、获奖情况、未来职业规划和老师意见等进行选择。学生还要经过性格测试、综合能力等一系列测试,优胜者才能进入培养项目。之后,他们将在3-6个月时间内,以毕业课题研究的形式参与企业运行“实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一名大学生都能享受“双导师”教学。其中,由上海大众派出的企业导师将通过“一对一”指导,为仍显稚嫩的学员们“引路”。
这个项目在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上海大众培养了优秀后备人才。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同济大学汽车业学院已有40余人加入了上海大众,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去年,上海大众还为同济大学赴德国攻读硕士双学位项目的学生提供在德国大众为期6个月的实习岗位。(胡新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