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月的上海,高温持续,犹如火炉。坐在办公室里享受空调的员工,恐怕无法想象战斗在车间一线的工人们酷热难耐的感觉。汽车城的众多企业想出了不少妙招,改善工作条件,降低能源消耗,使“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变得“凉风习习”。
瑞尔实业大战“炎魔”
瑞尔实业共有2000多名员工,超过一半人都“战斗”在生产的第一线。炎夏到来,车间温度直线上升,眼瞅着豆大的汗珠从工人的额头渗出,身上的蓝色工作装湿了一大片。瑞尔实业立刻采取多种应对措施,让车间内的“炎魔”不再肆虐,工人们原先的闷热难受和焦躁不安也都不翼而飞。
瑞尔实业的每个车间都有温度计,并有安全人员在每个车间内巡视,一旦发现温度突破33摄氏度,该车间就进入了高温戒备状态。这时,只见一股股寒气在车间里升腾而出,凑近点或许还会让你打个寒战。原来是一整块一整块1米高的“大冰砖”“冲”了进来,顿时让工人们神清气爽,困乏和疲累也不见了踪迹。每天,100多块大冰块在高温车间里严阵以待,频频打出“寒冰掌”,换来工人们的精神百倍,干劲十足。
同时,不少车间已经花重金请来寒冰界的“终极悍将”——中央空调,镇守天花板,从上至下,飘下寒冰雨,带来清凉舒爽。去年6月,瑞尔实业花费10万元,在注塑车间的墙壁四周安装了水冷空调,阵阵循环冷风,将来势汹汹的“炎魔”挡在了外头。
对抗“炎魔”,总要花费大量的电力和其他能耗。因此,瑞尔决定,升级设备,打造节能减排的绿色堡垒。首先,对4台注塑机进行了变频节能改造,花费16.9万元,1年可节电58.6万度,节电率可达43%。3台空压机随后也进行了变频节能改造,花费28.5万元,1年可节电78.6万度,节电率达40%。另外,瑞尔的一处分厂原先采用租来的柴油发电机供电。为了节约能源,1年之后,瑞尔投资建立市电开关站,引入市电,花费节省了一半。在电镀、涂装车间内,公司投资194万元,进行柴油改天然气的改造工程,不仅节省了能耗的开支,对于减少大气排放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瑞尔引进了35台同服节能型注塑机,比旧款注塑机节能40%。公司还花费40万元,对配电房进行了节能改造,使节电率达到了9.4%。
2009年开始,瑞尔实业还专门建立了公司能源数据库,分析每个月的能源数据,并制定综合能耗的指标进行考核。2010年,瑞尔实业的产值为6.8亿元,公司全年用电量为2200万度,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028吨标煤/万元,2011年和2012年,产值达到8.3亿元和8.9亿元,全年用电达2700万度和3574万度,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0882和0.0856,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
在瑞尔实业对待高温的充分重视和长期备战的基础上,这场战斗最后的结果无疑是“炎魔”的落荒而逃。瑞尔实业在员工补贴和防暑降温福利方面的支出大约是100万元,换来的是员工的安心、企业的稳定、产值的提升、经济的腾飞。
江森车间里的员工休息室
上海江森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于2007年由安亭工业公司引进汽车城,目前拥有约600名员工,其中500人在车间一线工作。炎夏来临,公司上下一心,共同抵御高温难关。
每天上午10点,车间负责人会在各个车间里测量温度,气温一旦达到35°C以上,全公司便进入高温戒备状态。这时,员工的一日三餐里就增加了绿豆汤,还能喝到大麦茶帮助消渴解暑。员工的休息时间也从原来的一天两次、每次10分钟,调整为高温状态下一天四次休息、每次20分钟。公司虽然牺牲了许多工时,但当工人们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时,他们的干劲就更足了,对于高温的埋怨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同时,高温下作业的员工们还可以享受到每个月200元的高温补贴。
每位员工都收到了公司发放的劳防用品四件套,毛巾、人丹、风油精和花露水,当身体有些异样,头脑昏昏沉沉的时候,这些用品就派上了大用场。此外,每天工人们可以喝到两瓶冰镇盐汽水,每10个人周围就有一个“简易冰箱”———大块装在塑料箱内的大冰块。据车间负责人介绍,这些冰块完全化成水耗时约6个小时,每天每个点放置两块冰块,基本能供应工人们一天的“冷饮”。
不仅如此,公司为了迎战高温,还特地在车间里辟出一块区域,建起了250平方米的员工休息室。休息室内可同时容纳约110人休息,基本上满足了一班员工的休息需求。休息室一旁放置了饮水机、空调、冰柜以及电视机,员工可以在这里好好休息,恢复体力。
同时,公司还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员工在高温天气如遇身体不适,可向车间负责人请假。如发现有面色不好、睡眠不足的工人,也会作出妥善安排,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此外,江森正在改造全公司的光照设施,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据悉,改造后,约有400盏LED灯共1500个灯管替换目前公司的所有照明,新光源的用电量将比原来下降约75%。江森汽车金属零部件是集团中首家尝试这一节能项目的公司,作为试点,将为集团其他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带来更多有用的参考价值。
杜凯:遮阳板解决大问题
杜凯(NUCAP)汽车配套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钢背、消音片及附件等产品的公司,2010年由安亭工业公司引进。杜凯在中国的公司现有员工约60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炎炎夏日的到来,公司抗击高温的举措一个都不少。
员工的高温补贴按照国家的标准,每个月200元,从6月开始,一共持续4个月。劳防用品作为“标配”及时发放到了每一位员工手上,令员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冰镇盐汽水的“伺候”下,员工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公司在车间两侧安装了大型的排风扇,阵阵“飓风”袭来,令员工们不亦“凉”乎。
为照顾公司部分患有关节炎的员工,“冰块降暑计划”人性化搁浅。更人性化的是,车间内有些较为简单的组装工作转移到了装有空调的房间里,让员工们一边享受空调,一边努力工作。
杜凯汽车颇有特色的降温项目是把“炎热的正午变为舒爽的黄昏”。车间房顶原先安装的都是透光板,太阳直射之后,温度迅速上升,令人难以忍受。于是公司在这些透光板上安装了遮光板,将房顶的“白天变为黑夜”,但依然不影响白天的采光。经过改造后,车间内的气温直接下降3℃。
此外,车间内的两台空压机也做了巧妙的改动,由于空压机排出的都是热空气,于是改造后,排气的方向可以自由调节,夏天往室外排放出热空气,冬天则能将这些热空气排放在室内,作为取暖之用。(赤壁 通讯员 顾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