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发生了几起司机助人反被讹的事件,这对有车一族来说似乎有些无奈,于是众多车友开始考虑怎样给自己的车上一道“保险”?由此,被描述为汽车“黑匣子”的行车记录仪突然热销起来。
行车记录仪火了
也许是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的例子给了大家启发,笔者在某网络交易平台上搜索“行车记录仪”发现某店主的月销售纪录突破了2000件,一向少人问津的行车记录仪就这样忽然热销起来。
以销售导航为主的陈先生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卖行车记录仪已经有一年多了,一年也只卖出几十个,基本是喜欢自驾游的驴友买的。而从今年9月开始,行车记录仪忽然热销起来,“9月份卖了300多个,10月份卖了600多个,这个月也有增无减。还因为供不上货,不然还会卖得更多。”突如其来的热销让陈先生措手不及。赶紧向厂家下订单,可厂家说最近要货的人很多,看在长期合作的关系上,才给了几百个。笔者还从上海汽车用品城多位车载用品经销商处获悉,行车记录仪这两个月确实销量大涨。
“不装行车记录仪,不当好人。”“团个玩玩。”“非得买了哦”……网络交易平台上,很多买下行车记录仪的车友这样留言。虽然有几分调侃,但行车记录仪热销了,这是事实。
无形的安全设备
行车记录仪是新一代汽车安全设备,它是继安全气囊、刹车系统、车辆稳定系统后又一个逐渐普及的车载安全设备,而且毋庸置疑地将成为汽车必备的标准设备,为公路交通行驶保驾护航。
行车记录仪主要是维护司机的合法权益,常在路上走,哪能不剐蹭,对不少横穿公路的人及骑自行车、摩托车在道路上乱窜者,万一和他们产生了刮碰,很可能要被敲诈勒索一下,如果有了行车记录仪,司机可为自己提供有效的证据。恶意碰瓷事件和溜车责任不明事件就很难发生。此外,如果车上都安装行车记录仪,司机也不敢随便违章行驶,事故发生率也会大幅度下降,肇事车辆会被其他车辆行车记录仪拍摄下来,交通肇事逃逸案将大大减少。
此外,行车记录仪除了可以作为安全设备在汽车上使用,还可以作为家用DV拍摄和家用监控使用。喜欢自驾游的朋友,还可以用来记录自驾游玩的过程。它的多用功能是受到众多车友喜欢的原因之一。
真有那么神吗
行车记录仪现在被众多店主描述成“汽车黑匣子”,真有这么神吗?买下一款200多元行车记录仪的许先生告诉笔者,“最大的问题是漏秒。我按说明书上写的几种模式都试过,精度低时会漏1~2秒,但车前的情况只有一个轮廓,前面车辆的车牌号要在车前2米才看得清;如果精度高则会漏5秒甚至20秒。如果发生事故的时候刚好漏秒,不就白装了嘛。”一位主要销售进口品牌记录仪的店家介绍,现在的行车仪价格从100多元到三四千元不等,一些特别便宜的行车记录仪都存在许先生反映的情况,挑选时要多个心眼。
据悉,行车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基本上与家用摄像机相同,显示有日期、时间等信息。白天光线充足情况下,画面较清晰,可以看清前车车牌,收录的现场声音效果也很清晰,这样能最大程度还原发生在车辆前部的事故经过。不过,夜间拍摄时的效果差强人意。正常使用时,记录仪可以接到车内点烟器上,由电瓶持续供电。部分记录仪持续拍摄2分钟左右便会自动保存,再开始一条新片段的拍摄,两条片段之间稍有中断。
常见的行车记录仪一般都可接到车载电源上充电。但目前市面上的行车记录仪良莠不齐,对电源保护较差。配件接触不良时,容易产生线路打火现象,轻者损伤电瓶,严重的可能引起车辆自燃。因此,行车记录仪最好在车辆启动状态下开启,熄火后及时关闭。
安装也有讲究
虽然装行车记录仪难度不大,但车主也要注意正确安装,比如要记得装保险丝,电路走线一定要规范合理,尽量不改动原车电路系统,确保稳定可靠运行。
行车记录仪是拍摄车辆前方情况的,所以安装在前风挡不妨碍视线的地方即可。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干胶固定,一种是吸盘固定。吸盘和不干胶这两种固定方式各有利弊,不干胶相对更为牢固,拍摄的视频画面更稳定清晰;而吸盘式固定方式的,这类支架基本上都要比不干胶的长一些,所以车辆遇到颠簸幅度较大的时候,视频画面也会随之出现颤抖现象,但这种固定方式安装和取下都非常方便。将摄像头固定在前风挡后,将电源线插在车内的12V电源上即可。
作为判别事故依据有条件
对于行车记录仪的使用,警方表示,驾驶员用手机、照相机或视频设备拍下的素材,可以提供给警方作为参考。同时,警方强调,事故发生后私了的做法不可取,这会让“碰瓷”者心存侥幸。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素材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前提必须是“完整、原始、无剪辑”。除此之外,还需尽量准确地反映事发时间、地点、路况以及完整的事发过程。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要摄录旁证车辆、人员的信息和证明说法。